童言无忌,却将现实撕开了一道口子
当我还是一个整天在村子里疯跑的孩子时,我和小伙伴们就对印度电影《流浪者》中的一句台词滚瓜烂熟了:
“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,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。”
但村里人巧妙地将它改成了“吃皇粮的儿子还是吃皇粮,农民的儿子永远是农民。”
那时候,农民家庭最大的梦想就是孩子能够“跳农门”,农民的儿子想吃皇粮只有一条路——考试。
但在当时的状态下,每个人都只有极小极小的机会可以去提升自己的等级,与能力无关,与智商无关,因为那是一个等级制社会。
若干年之后,等级制被打破了,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机会都均等了,而是社会从之前少数几个等级细分出了无数个阶层,相邻阶层之间的差别缩小了,以至于它的界线越来越模糊。
举例来说,我1986年参加中考的时候,640分的卷面总分,农村户口的孩子考高中的分数线是560多分,但城市户口的学生只要400分多一点就可以读高中了。
现在,不管怎么说,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分数线是一样的。
但是,社会的阶层从未消失,只是由公开化、制度化变得隐秘化、暗箱化了。
这就是冰冷的现实。
近日,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将这个隐秘的现实撕开了一道口子,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逼人的寒意。
某地某小学课堂上,老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人生理想,统一格式是“我长大以后想……因为……所以……”
一个天真烂漫、满脸稚气的小男生有板有眼地说:“我想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,继承我的爸爸。因为我的爷爷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,我的妈妈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副行长,所以我想继承我们的家产。”
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,尤其是年幼的小学生。他们头脑里的观念,通常都来自于家庭和学校。
这个小男孩,就是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,形成了银行就是他们家家产的观念。
因为童言无忌,因为孩子没有那么多的防备和掩饰心眼,他的话,就是他真实的内心。
而他真实的内心,来自家人日常谈话的熏陶。
几句简短、直白的无忌童言,却比任何社会学者把现状描述得更真实。
这就是大多数人奋斗一生也改变不了自己社会阶层的原因。
当然,这并不是说,普通低阶层的人就当不上行长。
机会是有的,但你得付出比这个小孩多十倍、百倍的努力,还要再加上运气。
而少数人的成功,又像烟幕弹一样,常常让我们误以为,只要努力,人人都可以成功。
那些稳稳坐在高阶层的人,最不愿意的就是让大家都看清这个现实。所以这个视频火了之后,相关部门立刻发出通知,要求进行排查溯源。
当然,他们的目的是“消除舆情萌芽”,并不是想改变这个现状。
据媒体报道,农发行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说:这是某支行行长的儿子,家里并非都是行长,爷爷是已经退休近20年的普通员工,妈妈只是普通的科级干部……
但是,无论是否属实,谁在乎这些细节!
我们相信,这么一点大的孩子不可能自己形成那样的观念,他的想法只会来自于家庭中谈话。
现在,媒体关注的焦点是银行等单位员工的履职回避问题,一家人不可以在同一个单位或在同一个管理层或有上下级关系,等等。
这是旁顾左右而言他了。
说实话,我们真不在乎这个小男孩的家人是否有这样的工作关系,也不在乎他的家人是否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。
真的,我们不在乎。
我们在意的是,阶层是否已经固化到了这个地步。
我们还在意的是,普通家庭的孩子,和视频中的孩子是否有同样的当上行长的机会。
我们更在意的是,努力是不是就有希望和未来。
我们只是想了解真正实的现状。
这段时间,网上流传一个段子——
问:我已经大学毕业了,为什么还是社会的底层?
答:就是因为你大学毕业了,你才知道自己是底层,否则你还以为自己是接班人。
任何一个社会,都会存在阶层固化的问题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。
任何一个社会,其使命之一就是建立机制,尽最大可能打破阶层的固化,让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处于活跃状态,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、提高阶层。
如果这个机制缺位了,那这个社会的未来,真的是不可描述。
|往期精选|
从无锡的“中日樱花友谊林”到杭州的“日中不再战”碑,看小说《杜鹃花落》作者被围攻